XVI - Tempe打工笔记 意义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文字留给人想象的空间。
最近的推送仿佛在拼一篇PhD dissertation一般,把今年以来在思考的宏观问题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再一个月一个月的抛出来。
失去了出门闲逛的逸致,对探索新的美食其实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似乎除了出门运动或者户外,剩下的时间都被做事情填满,当然也包括最近在积极地寻找新的工作。
Master求学找工时我们总说BQ(behavioral questions)是面试中的重要一环,需要用心准备。如果面对的是Amazon这样的公司,它自产自销的Leadership Principle更是举足轻重。BQ大概是关于一个人综合工作能力的考察、和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可——如果有的话,例如面对压力的处理能力、面对矛盾的积极态度、自己有何长处和短处以及如何去弥补。对于更senior的岗位当然还要包括团队拉扯技巧。
如果说刚读Master时对这类考察方式尚还感到陌生,需要精心设计一个尽量完美的故事去应对,但真正在美国职场浸淫一段时间后,再面对这种话题时胡说八道的能力已是信手拈来——我也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的,又或者有多真;我说的是不是我想的,是不是我经历的根本不重要——但反正我的回答摆明了我就是个职场一级牛马,什么矛盾我都不会take it personally,什么同事我都能处并且高效合作,什么压力赶due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公司的目标就是我努力的方向,我一切一切self development都是为了公司和team的繁荣昌盛。而一旦入职便原形毕露,把腿翘在老板的桌上比头还高,抿着刚泡的茶,有本事你就开了我。(不是
当然,以上仅限于一个构想,其实还是有不少BQ问题尚未能做到满嘴跑火车。例如,如何面对被分配的脏活累活还能保持motivated。因为它真的会触及到自己还在思考、并且未能包装出一套说辞的想法——毕竟总不能心直口快地来一句:没意义的活都丢给我的话,那我当然是要跑路咯。
Alibi rooftop bar, with Carlos
而这里隐藏的假设是,我们需要一份带来意义感的工作,这也是一个deal breaker。
于是,“意义”这个词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注意。
而好巧不巧,最近几位初入职场的朋友都或多或少触及到了这样的一层屏障——追问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似乎都在质疑,日复一日的上班节奏,程式化的OOTD,思维模式甚至性格发展都不断受到职场的规训,这让人失去了存在于印象里的某种活力,失去了细腻的审美与感受。我们不再经常进行文字创作、减少了互寄明信片的频率,生活的盼头变成了几个月后的假期——颇有一种当代中产青年mid 20 crisis的势头,或者late 20(不是。
于是,寻找生活与工作的意义成为了把人从中解救出来的手段,也许也是很多人进入人生的旷野后所需要准备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翻看这一年写下的那些博客,仿佛是一层层向上构筑的过程:从最底层的个人行为习惯与专注度的培养 [XIV - Tempe打工笔记 从0到0.1的YC],到中层的个人Notion sprint board [XI - Tempe打工笔记 再见纽约],到上层的秩序感的构建 [XV - Tempe打工笔记 秩序与新鲜感],最后终于像搭金字塔一般放上了最后一块积木——生活的意义。当然,现在的我离这些答案还有不少距离,就像我在推动创业项目的进展中也会不断质问自己,这究竟在何种程度上是我所寻找的意义。
10月一连串的面试下来,幸运地看到一个startup的新工作在朝我招手。尽管拿offer前的最后一步reference check略有些繁琐,又仿佛把我带回当初接Circle K的offer后无尽等待的background check时段。一面听着recruiter的花言巧语有多么excite about my candidancy,一面又想提醒自己对待找工要有“渣男”心态,提醒自己不到入职那一步一切都有变数,22年年底与23年年初找工的PTSD在这会还是没有消除。
Coporate Office
在球场听一位Boston地产agent朋友义正言辞地描述着Boston是多么的不宜居多么的不适合开车出行,心里只嘀咕着,可恶,莫要坏了我relocate到波屯的兴致,你们这些人根本就不了解我对文化与艺术的追求。但转头就醉倒在午后的办公楼外,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即便已是深秋却毫无萧瑟之意。冷静思考一番,Phoenix也的确是个生活过于舒适的地方,良好的交通状况,全年阳光,特别是到了冬天简直让人无法拒绝,便丧失了刚毕业那会可以去全美任何地方的锐气。
敬请期待下期
XVII - Tempe打工笔记
我最近在读...
王小波《夜行记》,@思羽推荐的短篇小说集。书中常常选取中国古代王朝作为时间背景,讲述一个无厘头的奇幻故事。我其实并没有特别喜欢古代史以及这个背景下的小说,至少不如科幻小说,但还是被王小波那种随性甚至胡言乱语的笔法深深吸引到。阅读之时常欢快到拍大腿,觉得小波的文字依旧能拨动我的DNA,于是又唤起了自己想模仿他的文风的意识。
我最近在听...
史蒂夫说398期 - 颜晓静 - 东亚小孩的无意识理想:时刻满足别人的自恋
觉得说的很好以至于听了两遍。里面提及到一个很经典的家庭教育案例:父母面对孩子学业上遭遇的失败所展现出来的悲伤情绪会引起小孩极大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甚至比对小孩的直接攻击和打骂更加严重。可能产生的长远负面影响当然也包括,小孩无意识中便更容易拥有讨好型的人格,源自于害怕让别人失望。进而带来的影响还包括,会比起平均水平更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
史蒂夫说400期 - 腾空内心,把更广阔的世界装进去
Steve的一期比较有纪念意义的节目,关于如何定义“幼态心智”和如何实现摆脱幼态心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