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 Tempe打工笔记
文字留给人想象的空间。
芝加哥是个好地方,感受到久违的city life。美国东部风格的高楼林立,裸露在空中的轨道蜿蜒于城市森林中,Tribune Tower每次看到都给人一种穿越的印象。一会是两层的城市地面(历史上的芝加哥将整个城市抬高了10ft),一会是96层的酒吧——城市面积的压缩带来了第三个维度上的立体。
似乎每有那么两个月待在Phoenix不出去就会糟心,7月初才从加州回来,两个月的忙碌后,又迫不及待安排上9月初Labor Day假期的行程——前往芝加哥——拜访我最成功的朋友@岳总。尽管接头的第二天@岳总就立下规矩——对话里不许出现“成功”和“失败”两个词,每说一次将带来一杯咖啡/奶茶的债务,不然“你为什么这么成功”将会dominate所有的对话。然而第三天这个规矩便被打破,@岳总决定用已经履约的请吃饭来cover掉所有欠下的咖啡债。
在芝加哥的饭桌上,我总能感受到他那种dream big的热忱。方才定义完什么是真正的富二代——家庭资产至少一个小目标,下一步就是讨论怎么成为富二代的父亲。小留用消费把生活填充的无比精致不过是尔尔小钱,湾区的“找485男结婚”亦是小确幸。CTO可能会被CEO踢出团队,10个海盗分100块金币的答案是老大分走96块。在吹牛逼的维度上,Databricks的CEO在自家summit上都没达到这个高度。
[注:量化岗面试题,参见Pirate Game。]
在luxury apartment第17层的落地窗边,窗外是铺天盖地亮着白炽灯的写字楼,窗内是热气腾腾的火锅与百威啤酒,@翔哥和我听着@岳总在那吹着牛逼,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在哥大的学生时代。又想起那句
年薪200k的Google和60k的icc也不过就是一场面试的事情。
看来,我来芝加哥打鸡血的目的达到了。
Tribune Tower, Chicago
在美国的找工市场上,对于单个offer的发放,偶然性/运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决定因素。可即便如此,人依然有很多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尤其是在工作以后这种绝对自由生长的时代,养成的习惯与长期的积累依旧带来大不相同的结果。
我想列出一些在最近五年我养成的习惯。想到的有:
- 探索心理学与广义的人际关系
- 阅读、电影、播客、写作
- 有计划并坚持完成一件事情不轻易放弃
- 中长跑的持续关注
- 关注并从事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研究
- 保持幽默感
- 说话直言不讳
- 键政与简中互联网冲浪
还有最近刚开始并计划一直坚持的习惯或爱好:
- 健身与减肥,打算从长时间尺度上改变饮食习惯
- 高度关注身体健康,通过全面的保险对冲健康与安全风险
- 在主业以外进行学习与探索
- 摄影
- 户外hiking
最后是我能意识到但并没有去长期去做的事情:
- 个人形象与着装管理
- 保持大于均速的英语学习与美国文化适应
- 拓展自己的冒险精神
至于那些我完全没有意识到的事情,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每每想到在这样一种自由的探索之路上人会任意生长,又会顾虑在新的社交关系建立时的无法包容差异性,甚至延伸到对老朋友不同生活习惯上的低容忍:这在此前的记录里已经多次出现。
Microsoft, Redmond. 印度人润美九步之三:带父母参观公司总部
最近美国留学生厕所——一亩三分地论坛又迎来了一波小高潮——GHC的话题又冒了出来。和每年3月底的H1B工签抽签开奖一样,似乎每年这两个时间点论坛都会有一波格外热烈的讨论。不过看GHC吵架的热闹显然更有意思,就像那些最精彩的TV show总是刻意制造最离谱的情节,一亩三分地也总是汇集最极化、最有分享欲的人的声音。
我们不妨继续借用[纽约生活XV]中的描述,用国男与国女两个中性词代指在美国的男女【中国留学生与劳工移民】,来捋一捋这样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中国劳工移民与美国文化的冲突。
GHC的全称是Grace Hopper Celebration of Women in Computing,取名源自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海军少将Grace Hopper。庆典主要目的在于促进美国科技行业女性的职业发展,也附带对所有种族、性别上的minority的关注。会邀请科技行业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女性学者、企业家来做presentation,举办一些workshop,颁发award和scholarship,最后,还有最吸引劳工移民的career fair,招聘会——以一种特殊照顾的形式,给予参会者更多的求职机会。最早举办于1994年的GHC在2010年代迎来一波规模上的迅速增长——参与人数从2k直奔20k。
另一边则是美国僵化的移民政策与越来越多来自中印的留学生与劳工移民——可能从2015年前后开始,H1B工签的中签率逐年走低,最近几年更是低至20%;加之来美国求职的中国人日渐增多,僧多粥少的局面也就带来了更多的竞争与抢蛋糕大战。更不用说受经济影响,2023与2024届的应届生求职已然成为地狱难度。
Kerry Park, Seattle
一亩三分地上关于GHC的帖子似乎可以追溯到2019年,彼时就已经开始有国女质疑国男参加GHC的动机——这是在抢女性及其他minority的机会。2020与2021的COVID下,virtual attendence平息了讨论的热度。2022年Orlando线下会场重开,传出了越来越多来自国女不满的声音——男生凭什么也来参加GHC。
来到2023年,在目前最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GHC现场可能已经有高达50%的直男参会者——这让我想起了2021年那会面对北大选调生人数暴增时的知乎回答——一旦一条路被证明走得通,那么接下来一年便会人满为患,再下一年则近乎无路可走。
与此同时,地里国女的诉求已经进化为呼吁GHC委员会Anita Borg Institute设立规则禁止直男参会。
而来自国男的回击也包括:
1. 美国宪法与佛罗里达州法律都遵循并被解释赋予了一种平等精神。当下这个“左”与重视平等与diversity的时代,一项大型公开的社会活动不能以肤色、种族、性别、国别、年龄、宗教等因素作为硬性筛选条件,也不应当涉及对任何majority的反歧视。
2. 方才3个月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SCOTUS)裁决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Inc. v. President &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胜诉,宣布美国大学招生考虑种族因素(平衡名额)违宪,又是一个源自保守派法官获胜的案例,把时代的浪潮又悄悄往“右”推了一点。
3. 也许相对意义上的majority不被鼓励分享一份mission是help minority的蛋糕,但并非不合规合法。正如学生撕工作的offer也不是一件被鼓励的事情,这同样也会影响学校与项目的声誉和信用。
Seattle奶茶天花板
在美国的社会语境下,歧视即便作为一种政治不正确,但在不同的维度上依旧有不同的度量标准。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又是在SCOTUS的判例中发生变化,不同的人对平等与diversity的理解也停留在不同步的版本。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经济下行与竞争变激烈的年代,人会更加关注自己分到的蛋糕与眼前的利益,道德滑坡也就发生的越来越自然,来自道义上的指责进而变得软绵无力。也就造成了大量国男、印度男毫无顾忌地去参加一个几年前都不会关注的活动。
在美国的中国劳工移民群体里,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的新中产阶级家庭,少数来自于富裕或者小康阶层。而这个阶层的群体,即便受过优质的高等教育,却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摆脱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维持阶层不跌落成为一种隐形的行为准则,成为一名在大厂工作的美国中产便是生活里最大的话题。反映在美国的求职领域里更加暴露无遗:networking的快餐化;只顾自己乘凉、不给后人种树;谁有本事谁抢得到了就是谁的。
一亩三分地论坛里活跃的国男只是意识到,科技行业技术水平更次的国女享受到了与技术水平更高的国男同样数量薪资的工作机会,这不公平,属于是“抢”走了自己的蛋糕,而如果能去GHC把分出去的蛋糕“抢”回来,本就是天经地义。却不曾思考在美国科技行业女性群体作为minority在职场发展上的潜在弱势,更不会把自己代入一个亚裔/移民的minority视角。
参加GHC的国女只是看到会场上人头攒动的直男令人愤慨。可若是抛开career fair的香饽饽,她们又多大程度愿意促进美国女性在科技行业的整体地位,contribute to community,又是否在乎负担得起GHC高昂门票价格的她们也剥夺了其它经济基础更薄弱的minority的机会。
若把国男和国女再混合起来构成中国留学生与劳工移民,其实我们身上都有一种刻在文化里的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传统,以掩盖我们实际上想做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本能。遇到SCOTUS的判决以及潜在的亚裔更可能被美国名校录取的“光明”未来,怕是立马又站在一起唱赞歌了罢。
新发现的Lee Lee International Market白桃巨好看,朋友:你好像个小果农
Arizona是一个天然的hiking场所。一个周末,hiking小群里三人一拍即合就选了一条在AllTrails上评价为highly challenging route的Siphon Draw Trail。没有多想,但是备上充足的物资后便动身出发。一路的确异常艰辛,来回路线相同,可在上山不到1/3的地方就迫不及待吃掉了幸福感爆棚的桃。但每到纠结是继续上山还是原路折返时我都坚持继续前行,能迫使我折返的因素只有储备水量和太阳的位置——水需在往返中对半消耗、太阳下山前需要回到地面,而不是精神与意志。
当然最后我们成功登顶,也在天黑前返回停车场。
AZ Fashion Week, 左上角的熨斗就是目的地Flatiron Summit
现在回头再看Layoff Tracker上的裁员数据,也就是在22年10月起裁员人数开始居高不下,直到23年6月才有所缓解。而22年9月-23年2月也就是我找工的时候,我投了应该不下1000家,面试了20+个岗位。
而走完Siphon Draw Trail,我似乎的确有那么不止一点be proud of myself。我翻开18年7月的一篇随笔,彼时刚结束大二学年。现在看来觉得依然写的很有意思:
备战期末的一个多月里常常会因为困或者懒而吐槽,我为啥要和他们约图书馆打卡???就好像胖狗在交科期间吐槽,我明年打死也不参加交科了!!事后,不管你是4.8+还是4.5-,不管你是自认为不公的良还是别人运气好的优,不管你是交科国一还是国二。说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过程是自欺欺人,但值得回味的是后者,有意义的是过去的自己在拼命努力和那些忙碌的日子。等你睡饱了休养好了,你会发现那些挣扎的岁月也不过是这样,而今后等待攀援的高山也不过那般高。
名利双收的奖学金、炙手可热的保研资格、层出不穷的优秀评比,固然可以成为证明自己的里程碑,可以作为吹牛通和忽悠后生的资本,大家都喜欢,我也喜欢。但是,私以为珍惜大学时光、做想做的事情、塑造理想的人格更为重要。
于是很佩服自己的这种坚持与意志。经历一次一次的困难后,再面对同样或者更夸张的难题,就不会那么望而生畏了。
Lost Dutchman State Park
敬请期待下期
VI - Tempe打工笔记
我最近在看...
夏洛特·威尔斯导演的《晒后假日》(Aftersun, 2022, by Charlotte Wells),只是一部平常的父女度假片,女主Frankie Corio成为我心中第二个顶级颜值的童星。第一个是《美国往事》里的Jennifer Connelly,然而却被归结为长大后“长残”的案例。
诺兰的《奥本海默》(Oppenheimer, 2023, by Christopher Nolan)。在去Seattle的飞机上二刷,因为找到了中文字幕的资源。即便来回捯饬好几次的机翻字幕仍旧不忍直视,但对电影的理解还是比看首映时清晰了很多,主要提升在剧情走向,和人物之间关系的演变、矛盾,对奥本海默其人的经历认识更透彻。没有办法从更专业细致的角度分析,但是电影在我心中的地位大大提升。顺便罗列一下心中Nolan电影的top5: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2014
《盗梦空间》Inception, 2010
《追随》Following, 1998
《致命魔术》The Prestige, 2006
《奥本海默》Oppenheimer, 2023
我最近在听...
声东击西 - #267 原子弹落下之前:日本的【神轿】和抬轿子的人
声东击西 - #268 美国版的【举国之力办大事】:奥本海默和他身后的国家实验室
壮游者 - 168 | 芝加哥 | 黄金时代建筑 寻宝之旅 - 深盘披萨、看门狗、女性独立与城市发展
三期都是和各种历史故事相关
凑近点看 VOL 114 - 舌头怎么放最舒服
凑近点看的播客一向是健身时必备娱乐项目,但切莫因为笑而伤了筋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