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邻居III - 宇宙探索指挥部

文字留给人想象的空间。 “宇宙探索指挥部”是我为一个朋友小群取的名字——不断迭代的群名之一,灵感来自 2023 年我特别喜欢的一部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我喜欢这个名字,不仅因为它自带一丝浪漫的荒诞,也因为它隐隐契合了群聊的核心:日常的交流对话总是在无形之中探索着人生的未知——而这恰好也是最近格外引起我兴趣的课题。 作为一个早年学物理出身的理科生,我大抵是能欣赏物理公式所带来的规律美学,也喜欢去用一些可以量化的维度去度量抽象的生活。 我的具体方法是,先尝试定义一些尽可能正交的维度,使每个维度都能独立代表一个坐标轴。即使无法在轴上定义绝对的数值,轴上点的相对位置,也足够作为一个些许精确的标的。而当这些坐标轴构成完整的坐标系,点的分布便成为一种近似的“先验知识”,更加客观且稳固,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上搭建更复杂的理论体系。 Target, Tempe Marketplace 关于运动也可以用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去分类。 我先定义了“操控性”和“竞技性”两个近乎正交的维度:“操控性”意味着精准控制与稳定,代表的运动有斯诺克、高尔夫;“竞技性”则承载着更快、更高、更强的传统体育精神,几乎所有田径项目都符合这一标准。再配上“对抗性”这一第三个独立维度——人与人之间的肢体较量与冲突——便可以构建出一个基本的运动分类框架。 例如,跑步是一项几乎没有对抗性的运动。其中,短跑意味着极致的爆发,对操控性的要求较低,而中长跑则更注重耐力、核心力量和节奏的稳定性,竞技性则略有削弱。 羽毛球则兼具操控性和竞技性,既需要杀球时的暴力、快准狠的斗网,又通过一个微妙的球场边界保障了操控性。在对抗的维度上虽然被球网拦截住大半,比起野蛮的橄榄球差了许多,但一旦真正站上赛场,对抗的那种紧张氛围却是一点也少不了。 相比羽毛球或马拉松,攀岩似乎并不符合我对自己运动的期待——我会比较向往体育中传统的竞技精神,对“更快、更高、更强”也怀有某种狂热的崇拜。然而事实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却真实地迷恋上了攀岩。 如果将攀岩放入这套理论框架,它的操控性和竞技性都显得温和。它确实需要核心力量,能让人稳稳地站在岩点上,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竞技性,主要体现在手指力量上。然而,手指力量在全身肌群中终究算不上决定性的力量源泉,因此攀岩并不追求田径风格的“更强”,反倒带着几分墙上舞蹈般的优雅。 至于对抗性,它更是几乎不存在——攀岩的对抗并不...